2013徐州工程学院专转本自主招生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基本内容为《计算机基础》和《英语》两大部分。试卷总分为100分,其中《计算机基础》部分占50 分,《英语》部分占50分。《计算机基础》试卷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简述题。大纲中要求熟悉和掌握的内容是考试重点。《英语》试卷基本题型包括阅读理解、词语用法与语法结构、完形填空、翻译、作文等五部分。
二、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考核形式:闭卷笔试。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
《计算机基础》部分
一、内容目录
(一)概述
(二)计算机硬件知识
(三)计算机软件知识
(四)数字媒体及其应用
(五)计算机网络
(六)信息系统与数据库
二、考核内容与要求
(一)概述
1.计算机的特点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及特点;熟悉划分计算机时代的主要元器件(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特点;掌握摩尔定律;了解未来新型计算机及计算机新技术。
2.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
了解计算机的分类;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及计算机使用者在信息社会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计算机硬件知识
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掌握硬件系统的五大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及其功能。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掌握指令组成(操作数和操作码)、指令的类型(数据传送、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移位运算、控制转移等),指令的执行过程(取出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修改程序计数器的值);熟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CPU的结构与性能指标
掌握CPU的结构;熟悉CPU的性能指标(主频、前端总线、字长、高速缓存容量、制造工艺)。
4.主板的组成
熟悉主板的组成(芯片组、南桥、北桥、CPU接口、内存插槽、IDE接口、PCI插槽、SATA接口、USB接口)。
5.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
掌握内存储器(RAM、ROM和Cache)的特点。熟悉外存储器(硬盘、光盘、移动存储设备)的性能;了解硬盘的工作原理。
6.PC常用的外设
熟悉PC常用输入设备(键盘、鼠标、触摸屏、扫描仪、数字化仪,条形码读入器)的特点;熟悉常用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仪,绘图仪)的特点及性能。
7.总线及I/O接口
了解总线标准(ISA总线、PCI总线、PCI-Express总线);掌握总线的性能指标(总线宽度、总线工作频率、单次数据传输周期、总线的带宽);熟悉主流的I/O接口类型(并行、串行、USB、SATA接口)。
(三)计算机软件知识
1.软件的特性与分类
了解软件的特性(不可见性、适用性、依附性、复杂性、无磨损性、易复制性、不断演变性,软件具有生命周期、有限责任、脆弱性);熟悉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支撑软件)。
2.软件危机
了解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1)对软件需求分析的重要认识不够;(2)软件不是物理产品而是一种逻辑产品;(3)随着问题复杂度的增加,处理问题的效率下降、软件开发时间和费用随之增加。
3.操作系统
了解常用的操作系统(Windows、Unix、Linus、Os/2);熟悉操作系统的分类;掌握操作系统功能(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设备管理)。
4.计算机语言
了解计算机语言的分类(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了解常用的高级语言(C语言、C++、Java、Delphi、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Access)的基本组成成分。
5.算法与数据结构
掌握算法的性质(有穷性、确切性、可行性、有零个或多个输入、有一个或多个输出);了解算法的评价(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熟悉数据结构的概念;了解线性结构(线性表、栈、队列)和非线性结构(树、图)的特点。
(四)数字媒体及其应用
1.数字媒体技术
了解数字媒体的概念;掌握二进制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熟悉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掌握有符号和无符号整数的表示方法;掌握正、负整数的原码、反码、补码的表示方法及补码运算;掌握浮点数(尾数和阶码)的表示方法。
2.字符在计算机内的表示
熟悉西文字符的表示方法;掌握大小写英文字母对应的ASCII码转换规律;了解中文信息存储的特点;掌握汉字的编码;熟悉区位码、国标码和机内码的关系;了解汉字的输出原理。
3.文本输入方法
了解文本输入的方法:人工输入方法(键盘输入、联机手写汉字输入、语音输入)和自动识别输入(印刷体,脱机手写汉字识别输入方法)。
4.图形与图像
了解图形与图像的概念与区别;熟悉常见图像文件的格式:bmp、gif、jpg、jp2、png、tiff;掌握图像的表示方法(图像的大小、颜色空间、像素深度);了解图像压缩技术(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的特点。
5.声音的表示
掌握波形声音特点及格式;熟悉常见音频文件的格式:wav、mp3、ra、wma等;熟悉数字化声音的主要参数(取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目、码率或比特率)。
6.视频
了解视频的概念及数字视频的应用(可视电话、视频会议、数字电视、VCD、DVD,视频点播);掌握视频存储容量的计算。
(五)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功能及提供的服务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组网目的;掌握网络的分类;熟悉网络的功能及提供的服务。
2.数据通信基础
了解数据通信模型、信道、数据传输速率、误码率;掌握有线通信(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的特点;掌握无线通信(电磁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通信)的特点。
3.局域网
了解局域网的分类、特点及组成;掌握局域网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形,网状型)。
4.Internet
了解Interne接入技术;掌握IPV4地址格式及分类(A、B、C类地址及规模);了解IPV6地址格式;熟悉DNS命名规则及结构;熟悉Internet 提供的服务。
5.网络信息安全
了解数据加密、包过滤与防火墙;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分类与防治。
(六)信息系统与数据库
1.信息系统基础
了解信息系统的类型(业务信息处理系统、信息检索系统、信息分析系统和专家系统);了解典型的信息系统(制造业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地理信息系统及数字城市和数字地球、数字图书馆)。
2.数据库基础
了解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掌握E-R模型;熟悉关系中常用术语(属性、元组、主键)。
3.数据模型
掌握数据模型的分类(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的模型)及特点;熟悉关系模型。
4.关系代数
掌握关系代数的基本操作:并、差、交、广义笛卡尔积、选择、投影、连接运算。
5.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了解SQL查询语句的功能;掌握SQL语句(Select From Where)的基本用法。
《英语》部分
一、内容目录
第Ⅰ卷(客观题):(30分)
(一)阅读理解(PartⅠ:Reading Comprehension)(15分)
(二)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PartⅡ:Vocabulary and Structure)(10分)
(三)完形填空(PartⅢ:Cloze)(5分)
第Ⅱ卷(主观题):(20分)
(四)翻译(PartⅣ:Translation)(10分)
(五)写作(PartⅤ:Writing)(10分)
二、考核内容与要求
(一)阅读理解(共15题,每小题 1分,共15分)
1.考试内容
要求考生阅读3篇短文,每篇阅读量不超过300词。每篇短文后有5个问题,考生应根据文章内容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所选短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难易适中。
2.考试要求
(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2)了解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3)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论;
(4)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5)既要求准确获取信息,也要求有一定阅读速度。
(二)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共20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1.考试内容
本部分包括20个有关词语用法、句法结构的选择题,要求考生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2.考试要求
测试学生运用词汇、短语及语法结构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谓语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非谓语动词、it作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强调句、倒装句、从句引导词、 虚拟语气等。
(三)完形填空(共10题,每小题0.5分,共5分)
1.考试内容
在一篇题材熟悉、难度适中的短文(约150词)中留有10个空白,每个空白为一题,每题有四个选择项,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最佳答案,使短文的意思和结构恢复完整。填空的词项包括结构词和实义词。
2.考试要求
测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学生能运用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知识完成篇章阅读理解以及补全短文的任务。
(四)翻译(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考试内容
将英语短句翻译成汉语、将汉语短句翻译成英语。英译汉3题、汉译英2题。
2.考试要求
测试学生英汉互译能力。 英译汉题目要求学生在正确理解英文的基础上将英语短句翻译成汉语;汉译英题目主要测试学生英语的表达能力。
(五)写作:10分
1.考试内容
要求考生写出一篇100词以上的短文。试卷上可能给出题目,或规定情景,或要求看图作文,或给出段首句要求续写,或给出关键词要求写成短文。
2.考试要求
写作部分主要测试学生运用英语书面表达思想的初步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表达思想,意义连贯,无重大语法错误。写作的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在功能上,主要涉及事件陈述、现象描述、问题概括、举例论证、利弊分析、因果分析、观点阐述、观点总结等。
第三部分 参考教材
1.龚沛曾,杨志强 编.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